大慈大悲观世音,仁慈的爱神,始终用她那不变的微笑化解着人间恩怨,她就住在南海圣洁的湛蓝与深空,她常常用紫金瓶携取甘露,用纤柳柔枝驱动云雨给草木生灵。她身着出使阿拉伯的盛装,喜欢吟诵印度佛的禅法;她聆听过上帝的磨难,始终脉脉的在天崖海角欢迎着来自远方的不同肤色的客人。
她用紫金瓶中的甘露给每一位新生洗礼,用冕怀去招唤还有时间的人们去挽歌那些刚刚故去的亡灵。
无量天尊,自然万寿,大慈大悲观世音,主世救道:去刑者法也,去法者礼也,去礼者义也,去义者仁也,去仁者德也,去德者道也。道至则天下重归自然也。
宇宙初生时也争战杀伐、太空混乱。但宇宙道生而万物始有序平和。人间欲之初也是争战杀伐,唯有控欲向道,使世界以爱共振,天人共爱合一,回归天道自然,才可使人间象今天的宇宙一样太平盛世。
三千年浩劫期已过,始遣爱神使者诏告天下,太略童铑历尽人间荣辱,重教善美圣训经论与世,切莫错过和谐机缘,切莫重续天谴,诲写春秋战国后三千恩怨古史。
先后将传太极三经之论语、道经、周易于此,以重续古今文明,同担大道。
中华道学目录 :
第一部 太极心经之善恶有本 讲述中国民间道德近况
第二部 太极心经之真爱在心 理解中国文化须有爱心相通
第三部 太极修世之真理人间 追忆中国“道”文化体系
第四部 太极修世之博爱文明 讲述论语中博爱公平的文明
第五部 太极顿悟之龙行天下 讲述道德经自然社会哲理
第六部 太极顿悟之大德通天 还原中国道家科学逻辑体系
第七部 太极畴谋之旦夕祸福 讲述中国佞才之另类道文化
第八部 太极畴谋之周易归真 讲述周易的万物易变过程
论语学而第一章
原文: 1•1 子曰(1):“学(2)而时习(3)之,不亦说(4)乎?有朋(5)自远方来,不亦乐(6)乎?人不知(7),而不愠(8),不亦君子(9)乎?”
太略童铑注:
有着博爱公平之德的人常讲(子曰):
一个太极的有道的真爱社会是这样的:人人生活雅致,勤业乐道,大家勤于探索发现新知,丰富经历,并不断的通过实践进行创意创新创造(学而时习之),这不也可以象古人一样建说立业吗(不亦说乎)?
大家志同道合,时常从五湖四海来聚会,谈经论道,礼乐艺术,这是多么清心高尚文明呀(不亦乐乎)。
大家在学问与生活技艺上平等互助,乐道与善,共同进步,共同营造一个博爱公平的环境(不知不愠),这就是传说中人性化的、有道的君子社会(不亦君子乎)。
论语学而第二章
【原文】1•2 有子(1)曰:“其为人也孝悌(2),而好犯上者(3),鲜(4)矣;不好犯上,而好作乱者,未之有也(5)。
君子务本(6),本立而道生(7)。孝悌也者,其为人之本与(8)?”
太略童铑注:
有子说:“大家处事做人都讲博爱公平,平等自由,这样,平白无故违犯道德法规的人,就很少有,不违反道德法规,怎么会有战乱发生呢?所以说,君子处事要以人为本。
以人为本,仁而爱人,就会使社会行为符合天地博爱公平的大道,这样,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自由不就实现了吗?”
论语学而第三章
原文: 子曰:巧言令色(1),鲜(2)仁矣。
”
太略童铑注:
没有法律法规、制度规范的“礼”法“礼”章可循,为事为人模楞两可,人人巧言令色,装大充楞,虚伪掩饰,投机取巧,这样怎么能保障“孝”的大爱的行使呢?
语学而第四章
原文:曾子(1)曰:“吾日三省(2)吾身。
为人谋而不忠(3)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(4)乎?传不习乎?”
太略童铑注:
曾子说:有“仁而爱人”的真爱的人会每天多次的反醒纠正自己的言行,与人共事的时侯有没有偏离“大爱”的信仰呢?在处人上自己的言行是不是做到言而有信、行而有果了呢?那些前人他人留下的宝贵经验教训、真理、模范,我学习实践了吗?
论语学而第五章
子曰:“道(1)千乘之国(2),敬事(3)而信,节用而爱人(4),使民以时(5)。
”
太略童铑注:
以自然之规律的天道的博爱与公平原则谐调国家,博爱公平而专一持恒,博爱公平且言之有信(敬),节爱民力民财,不挠民事百业,使民能够安于生产生活。
论语学而第六章
原文:子曰:“弟子(1)入(2)则孝,出(3)则悌,谨(4)而信,泛(5)爱众,而亲仁(6),行有余力(7),则以学文(8)。
”
太略童铑注:
知博爱公平、真爱包容的社会之道的人讲:一般的人都具有双重身份,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要博爱且公平,超乎自己能爱的范围的则讲平等自由,恪守博爱公平、平等自由的原则,身体力行,大爱无疆,里于“仁”而与人性真爱为伴,时刻以爱的包容心为做人行事原则,提倡并时尚那种高尚的人格,平时要多看一些名人传记、孝文礼章,效仿圣贤泰德、智人仁君之人的成功经验、先进事迹和高尚情操,建立一个勤业乐道,崇尚美德的社会氛围。
论语学而第七章
1•7 子夏(1)曰:“贤贤(2)易色;事父母能竭其力;事君,能致其身(4);与朋友交,言而有信。虽曰未学,吾必谓之学矣。
”
太略童铑注:
子夏说:学习圣贤,控欲向善。学仁者爱人,首先就会做到尽心对待父母;学智者擅社会之事,则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,致力于君子“爱人”的社会大范围的文明事业;自己力所不能及的,则以朋友之平待自由观相待,就象天体自然存在一样,做到天地自然万物最基本规律 直行无惧,各自做好自己的事情,言而有信。
不管是什么人,如果能做到这样,即使是没有满腹经纶,也是一个合乎天道的圣贤泰斗之人。
论语学而第八章
1•8 子曰:“君子(1)不重(2)则不威;学则不固(3)。
主忠信(4)。无(5)友不如己者(6);过(7)则勿惮(8)改。”
太略童铑注:
自然而然,依着博爱公平之德为人为事的人常讲(子曰):君子爱己爱人,爱自然社会,依不同环境注重大局,合理取舍、天人合一的综合处理天地间的“爱”,如果不这样,就称不上是有“泰”德的品质,“不重”的不知大局观,是学习自然之度、按自然之度办事没有到家的表现。
忠于自己的爱的信仰,按天地万物运行的往复可信的特质做事,才会有太阳光辉下的九星共辉的依靠。以信仰的“忠”来实行人性真爱为主的人,即便是自己成为万众楷模,也不会玩弄世人对他的信任,也不会虚饰伪装,而是根据“爱”的原则大局为人为事,“有错必改”。
论语学而第九章
【原文】曾子曰:“慎终(1)追远(2),民德归厚矣。”
太略童铑注:
曾子说:我们要实现按自然之度办事,成就人性真爱的文明大业,就要知道我们永远要“借鉴历史,把握现在,着眼未来”,我们的目标是要实现中华真爱文明的厚重道德文明。
论语学而第十章
1•10 子禽(1)问于子贡(2)曰:夫子(3)至于是邦(4)也,必闻其政,求之与,抑(5)与之与?”子贡曰:“夫子温、良、恭、俭、让(6)以得之。
夫子之求之也,其诸(7)异乎人之求之与?”
太略童铑注:
子禽问子贡:孔先生每到一个地方都要从事政治方面的事情,这是他靠关系名望要来的,还是别人主动给他官做的?子贡说:“孔先生博爱而公平,推行礼法礼规道德制度,亲力亲为,节用爱民,谦学好德,信行信为,这是他能做政治工作的潜质。
即便是夫子为推行文明真爱事业去要个实现真爱思想的平台,这种“要”与那些买官卖官的权势小人的“要”官相比,怎么能相提并论呢?”
论语学而第11章
子曰:“父在,观其(1)志;父没,观其行(2);三年(3)无改于父之道(4),可谓孝矣。
”
太略童铑注:
德高望重的人常讲:长辈在世的时间,要看一个人的努力行为方向,长辈不在的时间,要看他的行为是否是自然顺承了父之道。如果他能自然承延父之道而三年不变,这就说明长辈博爱公平的责任尽到,晚辈自然承载祖辈文明事业,人性真爱文明得以发扬光大。
论语学而第12章
1•12 有子曰:“礼(1)之用,和(2)为贵。先王之道(3),斯(4)为美。小大由之,有所不行。
知和而和,不以礼节(5)之,亦不可行也。”
太略童铑注:
有子说:“道德法制制度的建立健全,贵在实现孝爱思想下的厚重和谐文明。通过自然传承,经过三年验证无需改变的、特别是那些可以世代相传的真理道德,正是通过这个“和”的文明的传承效果体现出来的。
保障百姓生存的工作空间、同时给百姓施展聪明才智的余地与机会,自然流通人才,同时不放任不合“道”的过分纵欲名利的个体行为,用博爱公平的礼法礼规制度作好价值导向的引导,合道则行,不合道则有所不行。一个社会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白“和”的厚重道德,要“恭”而亲为“厚”的“敬忠尚德”的信仰、重的“爱之大局观”的人生态度。
如果没有这些体现自然之度的孝爱思想的礼法礼规与制度的约束,也是不行了。
论语学而第13章
――
1•13 有子曰:“信近(1)于义(2),言可复(3)也;恭近于礼,远(4)耻辱也;因(5)不失其亲,亦可宗(6)也。
”
太略童铑注:
合乎公义的信行信为,合理、合法、适度的亲力勤为,这两个方面是建立美好而文明社会的必要条件。
有子说:“言必信而行必果,信言信为而附合天体运行的公信正直的特质,那么这种行为原则就可以做为有用的经验理论,甚至可以成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真理,不断指导人类思想行为正确开展活动。
勤业乐道雅趣,亲力亲为,且行为符合于礼法、礼规、制度,那就不会招致非议与反对。因为义的公平正直与礼的有序化的实行,就会促进社会上出现孝悌的人与人之间的真爱、真诚关系,如果有孝悌之真爱诚挚关系,那我们就可以实现我们所理想的“慎终追远、民德归厚”的和谐文明了。
”
论语学而第14章
子曰:“君子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,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(1)有道(2)而正(3)焉,可谓好学也已。
”
太略童铑注:
合乎自然之道德的人常讲:“君子应节欲不贪,自然有度,依自然社会存在发展规律而有所为有所不为,凡事以人类所特有的人性真爱的包容互动为原则,逐渐学会做到信、雍、义、仁、智、贤、圣的各层本领能力,提高自己的爱的人性修养,要知爱、能爱、会爱。
为此,君子不应该过分的追求名利财权,凡事节制有度,食不贪,居不奢,勤于人性文明之事而重理性与直觉的太极易理,不要过多的相信或滥用佞言佞人,凡事恭行亲为,勤勉而有信用。时刻了解掌握自然公平守恒之度,时刻以自然之度办事,不反其道而行,这就是重视自然之度的好学。
论语学而第15章
1•15 子贡曰:“贫而无谄(1),富而无骄,何如(2)?”子曰:“可也。
未若贫而乐(3),富而好礼者也。”子贡曰:《诗》云,‘如切如磋!如琢如磨(4)’,其斯之谓与?”子曰:“赐(5)也!始可与言《诗》已矣,告诸往而知来者(6)。”
太略童铑注:
子贡说:“贫穷,但不嫉妒媚俗、阴暗奸诈;富有,但不嚣张傲慢,象大自然一样公平面对名利财权,好吗?”孔子说:“当然好了,但不断学习进步,提高爱的能力,从一个长者上升为一个君子仁人,贫穷,但勤道乐业雅趣;富则能按天地大爱的“孝文礼章”处事,长而能仁,仁而进取至智,智而能贤,贤而能圣,最终做到有人性真爱的文明特质,就更不错了。
”子贡说:“切磋琢磨,精益求精,不断了解自然道理,提高人性特质,明白人性真爱的文明道理,这难道就是“学”习进步的终极目标吗?”孔子说:“子贡呀,你终于明白古代诗三百的真正意义所在了,用这个终极目标去行不言之教,举善而教,让所有的人们都知道这个爱的文明真谛吧。
”
论语学而第16章
子曰:“不患(1)人(2)之不已知,患不知人也。”
太略童铑注:
注重于个性的才能发挥很重要,但用爱心“周”、“济”、丰富社会空间更重要,最重要的是“周”的包容融合、“济”的爱的能力提高、丰富社会空间的好的文明成果不断发扬传承。
新闻中心